5月18日,“首屆金沙江文化論壇—金陽縣金沙江千年首渡優秀傳統文化研學會”在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舉行。會上,原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曲木鐵西教授,就“金沙江流域農業的起源與文明的產生——兼論金陽縣域的鄉村振興”進行了觀點分享,他建議,要從產業、人才、文化三個方面,抓好金陽的鄉村振興。
研學會現場
“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發展,那么金陽的產業在哪兒?”曲木鐵西在調查后認為,金陽縣目前最大的挑戰在于: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,大多數村級經濟基本空白,農村基礎設施欠賬太大;農村三產融合深度不夠,產業聯動機制不健全,新業態較少、層次不高,農村電商發展緩慢,無法形成集群效應。
曲木鐵西說,對于金陽縣的鄉村振興,他提出了三點建議,概括起來,就是“三個抓好”。
金陽正在大力發展民俗旅游新業態,圖為百草坡鎮丙乙底特色旅游村寨。曲木子撒攝
第一個建議是抓好產業振興。從金陽的實際出發,以產業生態化為重點,促進二、三產業的深度融合。其中,一是發展種植、養殖、加工一體的生態農業,打造具有金陽特色資源優勢的產業體系,推動產業向鄉鎮布局,在村組落地;二是大幅度建設金陽農產品加工企業,將特色產品變優質產品,大力發展農特產品精深加工項目;三是建設打造金陽縣域旅游體系,以金沙江大峽谷景區為中心,“千年首渡”為輻射點,丙乙底索瑪花景區、百草坡為示范點,熱柯覺旅游特色小鎮和特色村寨、青花椒基地為依托,構建全域旅游體系,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。
金陽被譽為“中國青花椒第一縣”,青花椒產量占全國的40%。龍卜哈攝
“第二個建議是抓好人才振興?!鼻捐F西說,要推動優秀人才在金陽的鄉村匯聚。為此,可以實施在外能人回引計劃,為人才搭建平臺,完善相關配套和扶持政策;實施本土人才培養計劃,建議與當地高校進行合作,成立田邊地頭學校,進行實用技術培訓、農業技能管理培訓等;還可以實施專業人才下鄉計劃,對產業發展開展技術培訓。
每年5至6月,金陽縣連綿10萬畝的索瑪花海美不勝收。周學斌攝
第三個建設,則是抓好文化振興。首先是要挖掘保護傳承民族文化,著力打造彝族文化精品,把民族文化和鄉村旅游相結合,突出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利用;同時,要積極推進文化惠民工程,著力改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,開展文化下鄉活動,不斷豐富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(封面新聞記者?羅石芊?徐湘東)